董其武
山西河津籍开国上将董其武名闻遐迩,他早年投身抗日,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。1949年9月,他领导绥远起义,为全国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,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,他率部入朝作战,再立殊功。他的“人生三部曲”波澜壮阔,光耀千秋。
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,在火热的和平建设时期,董其武将军勤勉刻苦,始终坚持写日记,计69本,300万字。这些日记,既是他传奇人生的真实记录,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。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诵读摘记了这本折射着热血、梦想、迷茫的珍贵日记,惊叹将军的忠勇仁智,也钦佩将军的铁骨柔情。
战斗中帽子被打飞,麾下团长阵亡
1933年4月30日,国民党军第73师436团团长董其武率部参加怀柔战役,与敌肉搏10多次。战斗空前惨烈,全团伤亡惨重,敌炮火将团指挥所顶盖掀掉,电话兵一死一伤,团长董其武的帽子被打飞。日军连续7次攻击436团正面主阵地,均遭失败。战后,天津《大公报》以“血肉当敌利器,傅部空前大牺牲,肉搏10多次,使敌失所长;沙场战士血,死也重泰山”等语,赞誉中国军队英勇杀敌的事迹。
1937年10月,国民党军第35军218旅少将旅长董其武跟随傅作义参加忻口会战。这是抗战初期华北方面发动的规模较大的一次战役。日伪军投入兵力六七万人,国民党军投入兵力10万余人,战役历时23天,双方死伤数万人。董其武奉命率部袭击日军板垣师团前线指挥所,他精心部署,亲自到前沿阵地指挥,不幸左臂负伤,但仍坚持指挥战斗。傅作义得知他负伤的消息,遂令211旅旅长孙兰峰急速前去接替他指挥,但他说:“在这种紧要关头,我哪能因一点轻伤就退下去呢?”于是又同孙兰峰一起指挥战斗。
对此,董其武在日记中写道:“16日,天还没亮,敌人又向下王庄发起进攻……161旅由于伤亡严重请求我旅火速增援。我即命420、436团各抽一个营投入战斗,经过一场恶战,终于把敌人击退……随后,敌人又向我下王庄阵地发起进攻……日落时,敌人才停止进攻。傍晚,我正在前沿阵地观察时,被突然飞来的弹片击中左臂,血流不止。医生说只有到后方医院才能取出弹片,为不影响军心士气,再三叮嘱身边的几位参谋和军医不要声张……17日,由于这两天日夜战斗,很难有片刻休息,加之臂部伤口异常疼痛,真使我坐卧不宁。不料张参谋长把我受伤之事在电话中向军部报告了,为此我批评了张参谋长,我认为大敌当前不应以我负伤这等区区小事去打扰傅将军……”
1939年3月,时任国民党军101师师长的董其武参加五原抗战。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此役,我军击毙日军水川伊夫中将、步兵联队长大桥大佐、特务机关长桑原荒一郎中佐等日军军官300余人,士兵1100余人,俘日军军官50余人,毙伤伪蒙军3000余人,俘伪蒙军1800余人,缴获火炮30余门,汽车50余辆。我军也付出重大代价,阵亡团长1人,营长3人及连排级军官30余人,我师的3名团长也都受伤……此战,我军获得绥西民众的大力支持,战前有许多老乡主动向我军提供敌人情报……我师303团团长宋海潮在乌家河阻援战斗中,身中3弹,大肠外露。我师转移时,误认其死,因军情紧急未及掩埋,后被当地老乡刘大宽等人发现抬回家中,经过抢救得以再生……”
董其武这里说的团长宋海潮,是山西万荣人。宋海潮后任傅作义司令部少将高级参谋,随部接受解放军的和平改编。1949年3月底,受傅作义委派赴绥远省协助董其武组织绥远“九一九”起义。此后,其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,1979年5月20日在呼和浩特市病逝,享年71岁。这是后话……
1940年,董其武任国民党军中将军长。
晤张灵甫忧虑民族的存亡
1945年2月,董其武赴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。他在日记里记录了所见所闻:“参加学习的人员都是军长以上高级将领。但我发现许多人的精力都没有用到学习上,上课时迟到请假者可谓屡见不鲜,下课之后许多人忙于走门子,搞钻营,或是去饭店舞场吃喝玩乐,所谓受训不过是来镀金罢了。”
董其武在1945年3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:“本次将官甲级班的学生均为各战区中将以上军衔的军官,唯独第74军副军长张灵甫是少将军衔。规定每人只能带一名参谋听课,他却带来两名。他每天只上一节课,其余课程都由参谋代上,自己跑到城里吃喝玩乐,教官们却置若罔闻。今天他请我到他的宅邸做客。走进他的豪华别墅,我目瞪口呆,这么富丽堂皇的公馆我还从没见过。沙发虽软,但我的屁股坐不住;茶虽香浓,但我喝不下去。在那里我透不过气,满脑子都是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,少顷我称有事告辞了。看到委座的嫡系如此贪污腐化、骄奢淫逸、养尊处优,实在令我这个从前线来的军人感到震惊和愤怒。我为党国的前途担忧,更为民族的存亡担忧,恨不能赶快回到塞外前线,回到吃土豆睡土炕的土包子官兵中去。”
两年后的1947年5月20日,董其武的日记记载:“日前,从广播中听到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,有‘御林军’和‘国家模范师’之称的整编74师,在进攻山东共军的战斗中,于沂蒙山区孟良崮被共军华东部队围歼,该师师长张灵甫将军亦以身殉职……几年前,我曾与张灵甫将军在重庆‘陆大’同学……学习期间,他花了700多万元在重庆近郊买了一栋别墅,里边富丽堂皇,异常豪华,令人眼花缭乱。由于他有‘黄埔’‘陆大’两块牌子,加上在抗日战争中屡建殊功,故颇受蒋委员长器重。正因如此,他的言谈举止,给人一种盛气凌人之感。由于他骄横自负,从不把共军放在眼里,才招致全军覆没……
排万难绥远率部起义
1949年9月19日,董其武将军在绥远率部起义,胜利实现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“绥远方式”。董其武将军的日记,生动地镌刻了这段宝贵的历史,记录了与蒋介石、李宗仁、阎锡山等斗争的过程。
绥远起义,绝非一帆风顺,充满了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,南京政府制造障碍,特务机关施展阴谋,绥远军政内部思想混乱。董其武将军作为军政主要负责人,面对着重重困难。他不顾个人安危,团结进步力量,同国民党反动派和特务分子进行了一系列坚决而有策略的斗争,同时,在绥远军政内部开展各项革新活动,与许多中上层干部个别谈话,进行说服教育工作。
董其武将军的得力助手卫景林回忆当时的情形说:“根据董主席的指示,我们利用督训人员与部队干部的各种关系,通过谈心、劝导等方式,分头进行工作,使绝大部分人逐步统一了思想,一心向往起义,自觉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……我首先找了独立第七师师长张世珍,他是我多年的老同学、老同事。我说:过去我们跟傅、董先生多年,现在仍然要跟着傅先生、董先生走才对,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,形势逼人啊!张师长说:看来共产党是要成功,国民党已经不行啦……也有极少数人甚至某些高层人物,仇视起义,反对起义,我去找他们谈时,他们拍桌子瞪眼,只好不欢而散。还有个第九兵团骑兵旅长包贵庭,我去找他谈时,他说,我姓包的宁死不投降共产党,我准备把部队撤到西藏去。我对他说,你的部队本地人很多,家属又不少,恐怕到不了宁夏,部队就散了,不如留在绥远。他当时就翻脸,说我拉他下水。后来,他擅自西撤,听说被消灭了。”
……
绥远起义成功后,董其武感慨万千,赋诗抒怀:为迎春风排万难,义旗终插青山巅。弃暗投明党指路,起死回生恩胜天。从今矢志勤改造,他日立功赎前愆。任务不计多艰苦,喜见万民解倒悬。
思念母亲、爱妻和家乡
董其武将军的战地日记关于家人的记载极少,但只言片语也让人感受到他的丰富内心世界。比如,1937年,他率部转战平绥一线与日军作战,在9月21日写道:“虽国难当头,为国而战义不容辞!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,我也常思念仍留在绥远的母亲、三弟、勤修(妻子)和子女们……”再比如,五原会战后,他于1939年5月29日写道:“我估算着时间,勤修他们从宁夏黄渠桥出发快半个月了。连续3天,我骑马向黄河渠迎他们。今天,远远看见一辆马拉轿车,隐约听到‘爸爸’的喊声,我快马加鞭向前奔去,果然是母亲、勤修和呈祥(董其武长子)他们……”
在旧社会的乱世官场,董其武身为封疆大吏,很注意修身。在董其武麾下当军需官的同乡董思俭老人回忆说:“其武最恨吸毒、赌博、逛窑子。他不但自己没有讨过小老婆,从未进过妓院,从未进过赌场,而且遇到谁沾染上这些恶习,绝不重用。”1985年2月5日,爱妻姚勤修病逝,董其武悲痛地写道:“恩爱六十年,诀别痛断肠。”他觉得自己“好像一座古塔顿时摇摇欲坠,好像一株古木顷刻枝凋叶落……”
董其武将军是个孝子。他深知战争的残酷,率部入朝参战前,专门站在母亲身后留了一张合影,他是以军人的特殊方式辞别亲爱的母亲。战事结束后,他每次回到家,必先到母亲房间去问候。后来母亲病重,他只要在家就会守在母亲床前,直到母亲病逝……
抗美援朝战争爆发,董其武入朝参战前,与母亲合影留念。董都祥 提供
董其武将军19岁离开家乡来到太原上军校,将军戎马一生,此后只回过一次家,但终生思念家乡,特别是到了晚年,更是思乡心切。1984年5月5日,固镇村党支部书记原社喜和副书记董永吉到北京301医院探望董其武。见到家乡人,董其武十分高兴,问这问那。原书记代表乡亲们请他回去看看,他说:“我何尝不想回家?那年我带团去陕西考察,陕西和河津一水之隔,我却不能回去,我面向咱固镇的方向深深地鞠了几个躬。”说着他的眼睛都掉泪了。他还说:“我很想回家看看,但几十年公务在身,同时也不愿麻烦各级政府……你们回去代我向家乡人问好,我想念他们……”
领略毛主席的胸怀
1950年4月27日,毛主席和起义将领董其武之间有一次长谈,达3个多小时。在坐的还有周总理、朱总司令、聂司令员和薄政委等领导同志……
董其武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:“毛主席对我说,你在政务院关于绥远工作情况的报告,我看了,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嘛!还说,起义是好事,是受人民欢迎的,起义等于为人民创了业。给你起义的复电是我亲自写的,团结一致,力求进步,改革旧制度,实行新政策,实行部队解放军化,地方解放区化,为建设人民的新绥远而奋斗……毛主席接着说,陈明仁因三战四平,很害怕,我已经见了他。我对他说,三战四平不是你要打,你做的是蒋介石的官,他叫你打,你不敢不打。放下武器就是朋友,合作了就是同志,见了面很好。还说,罗炳辉当初是反共最激烈的人,和共产党打过几仗,最后剩下200多人,投向共产党,成为解放军有名的战将……他还提到邮电部副部长王诤及邓宝珊、程潜等。毛主席说,王诤是红军俘虏国民党的电台台长,后来他为红军的无线电通信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。又说,程潜对我说,我多年来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,今天打倒蒋介石我就心满意足了。我年纪也大了,就在中央做些具体工作,不要当湖南省主席了。我对他说,你在湖南有声望,我们还有土改关,社会主义关,你还是要去……毛主席讲了3个多小时。晚11时我才返回住处……”
1955年评定军衔时,董其武主动要求不当上将,并要求杨成武把他的意见一定要向毛主席报告。当杨成武将董其武的意见向毛主席转报时,毛主席说:“杨成武是共产党员,当不当上将都行,董其武一定得当上将。”当杨成武把毛主席的话转告董其武时,他感动得热泪盈眶,当晚把毛主席的话告诉了傅作义。第二天傅作义见到杨成武时,伸出大拇指说:“共产党伟大!毛主席伟大!”
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了却心愿
绥远起义几个月后,1950年4月27日,毛泽东主席与他长达3个半小时的谈话,对他的启发很深。1950年7月,他就向杨成武谈了入党的愿望。此后,他在工作中时时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。带兵赴朝期间,他狠抓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,圆满完成任务,获得朝鲜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”。1956年,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写道:“我经过几十年的深刻观察,认识到只要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了人民的幸福……参加革命队伍后,我逐渐认定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统一中国,振兴中华民族。我决心为党的远大和先进事业努力奋斗,甚至献出自己的全部年华,甚至生命。”
改革开放的实行令他备受鼓舞,进一步坚定了对党的信心,他于1980年初写了第二次入党申请书。北京军区党委决定吸收他参加党组织并报中央和军委,中央认为董其武同志早已是合格的共产党员,但考虑到他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工作,暂不办理入党手续。董其武同志听从了中央的安排。
1982年,军区党委考虑到董其武同志多年来申请入党的迫切心情,又一次提请中央考虑他的入党申请。12月23日,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颜金生在北京军区党委会议室向董其武宣布:“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批准董其武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,党龄从1980年1月24日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之日起计算。”董其武听到这个喜讯,当即赋诗表达喜悦之情:“闻道虽晚志不衰,甘将余生献人民。”
“来者必见,有求必应”
1976年,中共中央颁发6号文件,要求落实起义人员政策。此时,傅作义已去世,董其武把为起义部下落实政策这一责任全部承担下来。为便于来人寻找、来信邮寄,董其武让身边人员对外公布了家庭地址。他对来访者的原则是:“来者必见,有求必应”。他曾对身边人员讲:“我任国民党绥远省主席时,有个叫王全福的副官,掌管着来客见我的权力。不给钱,他就不让见,人送外号‘二主席’。”他郑重地对工作人员说:“我董其武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官,谁来见都可以,你们一定要把握好!”
每次接待来访人员,董其武总是一面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,一面尽己所能,为他们出具证明材料。对于生活困难的来访者,他总是个人出钱安排食宿和解决路费。他亲自批复处理了上万封投诉信件,邮资也由他个人支付。他想亲手给并肩在抗日战场上作战的战友们一点安慰,一点支撑。
在董其武的家庭账本明细表里,有这样一组数字:收入:423元(工资)、支出:10元(党费)、20元(李姨工资)、200元(兰翔上学)、50.51元(给杨长茂,含邮费)。这个明细表的背后有段感人的故事:当年董其武上太原赴考时,几位发小仗义资助,给他凑了10个大洋的盘缠,其中董盼银一下送给他5块大洋。董其武从军后,跟随傅作义将军南征北战,出生入死,因为战功卓著,得到提拔重用。官当大了,他一刻也没忘记有恩于自己的乡亲伙伴。在绥远安定下来后,他把董盼银接到归绥,尊为上宾,陪董盼银四处游玩。临回家乡时,董老用军用皮挎包装了满满一包银元,并赠老人将军呢大衣一件,让警卫员亲自护送3000里地。
只给子女留下几十本日记
董其武将军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。他常引经据典,给儿女讲中外名人谦恭礼让、积极进取的故事;讲韩信“胯下忍辱”终成大业的典故;讲仁义礼智信、忠勤孝悌廉的含义。要求儿女和群众打成一片,不搞特殊化。他的女儿董宁祥曾回忆说:“大学毕业后,我被分配在北京顺义县龙湾屯中心校教书,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。每月回两次家。家离学校较远,路又不顺,坐公交车都要花费三四个小时。由于路不顺,这期间要倒3次车。当时龙湾屯去县城只有三趟车,若赶不上早班车就得等到中午,要不就到了下午3点钟。一次我想早早回到学校,想让父亲的司机送我到长途汽车站,只想让送到长途汽车站,我觉得这个要求绝对不过分,然而父亲断然拒绝了。”
1984年9月8日,已经85岁高龄的将军写了最后一篇日记,特别叮嘱儿女做人之要。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今天是都祥儿‘三十而立’之年的生日。我想今后,我教导儿女的机会不会太多了,所以找都祥郑重地对他讲:我一生廉洁自律,两袖清风,旧社会的积蓄,全部捐给国家了;新社会的津贴费也都用于养育你们姐弟,贴补有困难的旧部和乡亲们用了。什么财产都没有给你留下,只给你留下几十本日记,是我一生历史的结晶,它比任何财产都更为宝贵。希望今后你没事的时候翻翻,会对你的一生都有所帮助的。不知他能否理解我的良苦用心……”
将军对友人、对乡亲、对士兵充满深情。特别是不忘旧部,为落实党的起义投诚人员政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,改变了许多人全家的命运。
董其武将军是一个大写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伟大而平凡的人,一个永远留在人们记忆和思念中的人……
图片来源:河津市董其武上将纪念馆
作者简介:卜金宝,解放军报原高级编辑,曾拜访300余位开国将军和英模人物,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报告400余场,引起强烈社会反响。